首 页 公司简介 最新资讯 旗下品牌 政策法规 在线悅读 题词展示 企业文化 期刊征订 下载中心 联系方式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导读”主题讲 
合并公告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大家 
德艺兼修做编辑——石英先生谈“ 
“崇尚科学  爱我中华”第13届全 
皖籍美术史论家、画家滋芜赴鄂讲 
安徽省美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欢迎第 位访问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分类栏目 - 浅析杨柳青年画中的童子形象
浅析杨柳青年画中的童子形象
添加日期:2013年10月08日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字体:

杨 晔

摘  要:文章以杨柳青年画代表性的童子形象为例,对个案进行具体分析,探讨童子形象的起源、形成与演变,通过对杨柳青年画中经典童子形象的阐述,举例说明童子形象在传承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民间美术  杨柳青  娃娃年画  童子形象

  娃娃年画喻示吉祥,寄托了先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以及子孙繁衍、光耀门楣的精神诉求。娃娃年画自汉代发源、唐代鼎盛、宋代发展、明清繁荣、近代改良、现当代继承并创新,发展至今久盛不衰,从古至今都是民间年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题材类别。尤其在杨柳青年画中,享有盛誉的童子形象更是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美学意义。
 一、杨柳青童子形象概述
  杨柳青年画以娃娃年画最为著名,娃娃年画堪称其代表性的题材。杨柳青年画中的童子形象很好地继承了活跃于两宋之间的著名画家苏汉臣的四季《婴戏图》系列对儿童形象用线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和形神兼备的功力。经过唐宋发展至清代,娃娃年画的样式最多、最全并在艺术上达到日臻完美的境界。童子在杨柳青年画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童子形象的重要性主要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子孙繁衍、延续香火的重视。康熙、雍正年间,由于正值太平盛世,人们生活安康、家庭和睦,百姓的关注点也由生存安全转向对幸福和谐生活的追求,人们期盼多子多福,娃娃题材的年画便应运而生。年画中的童子形态各异,按内容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1.人物众多的百子图
“  百”极言其多,含有大或者无穷的意思,此图把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发挥到了极致。图中童子或嬉戏游玩,或聚集读书,神态各异,动静结合,体现了期冀种族繁衍并望子成龙的大众心理和价值取向。
2.表现娃娃兴致勃勃游玩的婴戏图
  杨柳青娃娃画中的婴戏图继承了宋代此类题材所具有的两大特点:一是写实,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还是在场景的描绘上都讲究细致生动。求实求精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达到的真实性与细腻性是其他地区年画所无法比肩的。二是夸张,“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也”(《文心雕龙•夸饰》)。夸张是对现实生活形象合乎规律的增大或延伸而创造出的合乎理想的形象。杨柳青年画继承了中国人物画在人物造型上所追求的趣味性,画面效果轻松、活泼、趣意盎然。而这种趣味性主要是通过对儿童动态的夸张刻画来实现,如年画《十不闲》中的儿童造型灵动、鲜活,将儿童玩耍、游戏时的可爱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3.表现孩童健康可爱的大胖娃娃
  此类娃娃画往往以单个童子形象出现,因此对童子形象的刻画更为精细入微。如年画《吹笙童子》,童子歪头捧笙吹奏现陶醉之态,配物的荷花莲蓬喻示连生贵子,色彩以红、黄为主,童子肌肤与面部都精心勾染,红扑扑的脸蛋惹人喜爱,可谓已达到杨柳青粉娃娃年画的最高水准。
  娃娃题材的年画得以生存发展,一直在年画中占有较大比重,并成为杨柳青年画最具代表性的题材类别,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娃娃体态丰腴,形象细腻俊美,符合人们的审美观。肌肤与面部都精心勾染,工细、挺健、细腻的线条,使童子形象颇具神韵,粉嫩顽皮,稚气可掬。服装与配物充满动感,背景亦显出层次感,使杨柳青年画童子形象精细自然,风格独具,中外广为流传。二是寓意吉祥。娃娃喻贵子,象征生活连年有余、多福多子、儿孙满堂,易与多种吉祥事物、纹样组合并以谐音寓意的表现手法表达吉祥美好的祝愿。
 二、杨柳青经典童子形象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童子形象的发展历程,笔者选择杨柳青年画中的经典童子形象进行解读,并选出经典娃娃年画《五子夺莲》和《莲年有余》进行具体分析。
1.《五子夺莲》童子形象分析
  第一,构图。《五子夺莲》(图1)构图为中心展开式,呈放射状构图,视点以位居画面中央的举莲童子为中心,其余四个童子高低错落左右推移排列。这种生动灵活的构图,使观众的视线能聚集在主要人物身上。
  第二,形象。画娃娃要用“柳叶描”,即以羊毫正锋下笔直下,运笔如柳样柔、出线如柳叶式方能取得秀润的效果。为取得细腻俊美的童子形象,娃娃的头脸至少需要六道工序方能完工。先在娃娃头脸上薄敷一层白粉,再用虎爪笔蘸淡红色,在两颊各拧转一两圈,使之浓淡适宜。然后用淡赭色加朱膘,晕染细部及外轮廓,以取得凹凸之效果。之后再上一层薄粉,干后用赭笔“出相子”,然后开眉眼、点唇、染发。杨柳青年画娃娃的画诀为“短胳臂短腿大脑颏,小鼻子大眼没有脖,鼻子眉眼一块儿凑,千万别把骨头露”。故画上五童子皆白胖可爱。
  第三,动作。“活泼稚气是儿童”,这五子的夺莲动作非常富有童趣和张力,无论是围绕中心举莲童子的“抓”“抱”“拽”“抢”,还是欲趁机走出画面的右侧童子,都充满了生活情趣,非常恰当地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无邪,观之有如邻家小孩顽皮之态。
  第四,色彩。娃娃年画一般多采用暖色系的亮色调,以红、绿、黄为主色调,紫青色为辅助色。画面物体均用淡色渲染,色彩淡雅清新、柔丽悦目。民间艺人有“软靠硬,色不楞;粉靠绿,人品细”的着色秘诀。民间以大红、深绿、深蓝、黑色为“硬色”,把淡灰或加粉的天蓝、粉红、粉绿、淡黄等称作“软色”。年画艺人十分注重色彩的平衡运用,若同时使用这几种颜色,就要注意拉开色度间的距离,在大面积使用“软色”时,会在人物的衣领、袖口等处加一点黑边,以衬托出人物面部的娇嫩之感。
  第五,线条。采用细腻流畅的线条表现娃娃稚嫩的肌肤。线条的描绘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通过线的“起、行、收、逆、顺、拙、畅、刚、柔、虚、实”等恰切地烘托出作品的主题,强化了画面的形式美感。
  第六,寓意。象征寓意是中国民间年画广泛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与文字的谐音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冀。“五子”喻示多子,亦有“教五子,名具扬”之意;“莲”谐音“连”,意为“不断”,此画寓意为希望子孙繁衍,而且都有福气、有出息。
  在木版年画中经常见到童子抱鱼的造型出现,标题往往是“年年有余”或者“连年有余”。鱼具有形态美、动感美、线条美,加上它在人们心目中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富源不断”,所以成为了年画中常见的艺术符号。关于这一题材,人们往往从“鱼”与“余”的谐音角度进行解释,认为此作品是表现丰收而且富余,但还忽略了另一层含义——喻示子孙众多,可谓是画中有话。
2.清代版《莲年有余》童子形象分析
  杨柳青娃娃年画的代表作是《莲年有余》,画中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余”取“鱼”的谐音,喻示生活富足,人丁兴旺。如今年画《莲年有余》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莲年有余》可谓是杨柳青年画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画作之一,在清代就已出现,但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同题材作品相比,有几点不同之处:
  第一,形象。娃娃较为壮硕,脸颊的红润区上提,颜色更为红艳,身上只着一条粉色的肚兜,年龄上属于婴孩期。娃娃为斜坐姿,一手执莲花,一手握荷叶,一只脚踩着一条鱼,形象上更接近农家娃。
  第二,构图。该作品为对称式构图,较为饱满匀称。以娃娃为中心,左右各置一组荷花、荷叶,以平衡画面,鱼也是画面中心与右下方各画一条。另外,娃娃发型上也呈左右对称之势,发辫、头绳及佩花等皆对称。娃娃的手腕、脚腕上均佩戴镯子,依位置看,中间两只镯子,左右各一只镯子。画匠在构图时非常注意画面物体位置的均衡,构图具有一种对称美。
  第三,配物。和后来娃娃抱鱼的版本不同,娃娃是嘴衔一条鱼背部的鱼鳍,脚踩另外一条鱼的脊背。鱼的体积也比后来的版本小了许多,荷花也较后者逊色,缺乏层次感,荷叶的用笔不够细腻,颜色也缺乏美感。
3.新中国成立后的《莲年有余》童子形象分析
  第一,造型。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以半蹲的姿态怀抱大鱼,四肢围绕大鱼呈围拢状(图2),较前者的坐姿及四肢呈分散状更有神采。发型左为抓髻右为小辫,这种不对称的发型处理使娃娃更显顽皮可爱。
  第二,构图。使用杨柳青画人物“平地起金山”的表现手法,作品呈三角形构图,使观者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画面中心,使人物形象更突出耀目。此外,构图上还采用了“空”的手法,去除背景,突出人物,使画面的“满”与背景的“空”形成对比。
  第三,色彩。红、黄等暖色调具有流动性,蓝、绿等冷色调具有稳定性,形成冷暖对比和动静对比。红色的鱼身与黄色的鱼尾在画面上“具有流动性,能够抓住读者的视线并把它们引入版面,蓝色与灰色稳定性强,强调不动”(该论述来自美国研究学者马里奥•加西亚和佩姬•斯塔克•亚当于1989年“视线追踪”研究的结论),用色多加粉脂,提高了色彩的明度,降低了纯度,使娃娃形象白嫩无瑕,肌肤稚嫩,煞是可爱。
  第四,配物。娃娃怀中的鱼是几种鱼的艺术化组合——鲇鱼的嘴和须子、鲤鱼的身子、金鱼的眼睛与尾巴组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此鱼的观赏美感。荷花一朵盛开、一朵欲开,花瓣以淡彩晕染,层次感强;荷叶纹路勾画细腻,颜色碧绿,充满生机。
由此可见,杨柳青年画的经典童子形象是在年画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一代代年画艺人不断推陈出新,以开放的心态博取各家之长而逐步成为经典的。
 三、杨柳青童子形象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杨柳青年画跨入了新年画的时代。《春牛图》等作为新年画的代表,反映了现实生活新貌。新中国成立后的杨柳青年画,体现出观念上的变化:一是以劳动为荣,体现了新社会主人翁的新貌;二是着力表现理想的生活状态,以此来传达新社会给人们提供了新生活的模式——农村生活朴素、亲切,人们享受和平、美好的新生活。如深受人们喜爱的童子形象年画新作《春牛图》,牛是农耕时代主要牲畜,既是富裕的象征,又是春天的象征。传统民俗为立春日要举行“鞭春”仪式,由人扮成主管植物生长的“句芒神”来鞭打牛,喻示喜迎春天,农事开始,祈愿人畜兴旺。
  这幅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版《春牛图》(图3),虽然其中的寓意尚存,但是画面却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幅春牛图吸收了杨柳青传统木版年画的清新色彩和装饰意趣,以创新的年画理念展现了新的内容:幸福的孩童,肥壮的黄牛,嫩绿的柳枝,活泼的飞燕及牛头上佩戴的大红花,系在牛身上象征肥猪拱门的猪头鞋,处处体现出新时代、新生活的特点,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它在杨柳青年画中虽然不是最经典的作品,但却表现了人们心目中对丰收的希望、对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因此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吉祥图案,这一点是新旧《春牛图》的相通之处,也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长盛不衰的绘画内容。
  杨柳青新童子形象由于及时、生动地反映新时代生活之面貌,符合人们对理想童子形象的期待而深受欢迎,成功地实现了传统经典童子形象向现代新形象的转型。
结语
  通过对杨柳青经典童子形象的分析,可见杨柳青民间艺人在历史进程中思想较为开放,注重借鉴各地年画的优点与独特技法,不断改进年画中的童子形象,使之逐渐成为经典。

参考文献:
[1]介子平.消失的民艺——年画.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2]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史图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郭平.杨柳青年画:霍氏家族王学勤.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4]薄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出版社)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少儿科技》2013年第8期目录 下一篇:《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8月(上)目录

Copyright 2013  安徽科教文汇期刊中心有限公司  皖ICP备19019701号-1
地址:安徽合肥市庐阳区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5楼E座  邮编:230001  电话:0551-62634468  皖ICP备125824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