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1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绘写民族复兴未来 本刊编辑部
艺术资讯
6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幕
6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举办
6 “烽火画卷——宣传画中的安徽抗战记忆”主题展开幕
7 “抗战铸伟魂·信念耀千秋——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
7 “中国油画名家笔下重大主题艺术写生创作展览活动——中国油画名家笔下的沂蒙山”主题展览举办
7 “山河万里——丰子恺抗战漫画作品展”举办
艺术欣赏
8 穿·梭 丁逸峰
美术时空
10 儒雅清新、含筋抱骨:严复书法艺术的书卷气 周永丰
13 绘画作品的语言学分析探究 贾瑶瑶
16 唐宋人物画发展与演变的四对范畴 卢子妍
19 从额济纳居延后汉简看隶书草化的表现 唐玲
22 中国画“写意”观念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发展 徐小杰
25 中国乡村题材水彩画的地域性表达 崔方楚
28 论唐代仕女画的艺术特色 宋哈妮
31 徐渭书法中的生命突围与艺术涅槃 陈婧
非遗研究
34 基于地域与民族文化视角的大方农民画与平坡农民画比较研究 杨阳
37 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 成果
4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类非遗数字教学资源开发路径探究 鞠翰霖 吴非 卫芳
44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湖南非遗技艺数字化传播应用研究 刘娅 肖慧
47 非遗文化视野下高校美术学专业的特色发展探究 陈海红 王至强
50 美育视角下磁州窑器物纹样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 王一琳 于景宇
54 京津地区中小学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刘昕培
57 设计伦理视角下非遗文创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林佳芃
60 以苗族银饰为资源的美术欣赏教学 李欣爽 李华英
艺术融创
63 基于数字化背景的公共雕塑审美表现力策略研究 牛晓琪
66 数字媒体艺术视角下海南东坡文化的叙事重构与视觉表现研究 易新欣 林伟欣
园林与建筑
69 从做器物到造房子 韩心宇
73 商中之“隐”:苏州仁本堂木雕装饰题材分析 张伟孝
美育思政
76 多媒介视角下的美术教育文化 汪菲
80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李奎
83 论新时代高校美育实施中的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 沙家强
87 活化传承 精神赋能 叶芬
90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探索 谢荣东
94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模式探究 许媛
98 数字文遗赋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价值与策略 蔡窈窈 戴安妮 郑炜
101 基于馆校合作的高校美术课程思政化改革研究 刘晓东
104 金秀瑶族文化在高校公共美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甄玲玲
107 英模文化“三融五进”简笔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孙巧悦
110 新质动画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周俊溪
教研教改
114 数字化背景下艺术设计类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王锐明 张鲁闽 王怡雯
118 “赛教融合”驱动下的设计专业课程数字化重构研究 顾强
121 以成果为导向的空间构成与设计(含模型)课程实践 周丁
125 基于“物尽其用”观念的服装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宋钰 李君
129 OBE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以美育人教学改革探究 张梅
132 高校数字美术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路径 刘萍
135 造型基础课程中的通识教育:理念、路径与价值 程璧
138 高质量科普视域下理工类高校科普服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齐琦
141 新世纪我国小学美术教科书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启示 秦善鹏 潘娜
146 基于“双创”导向的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专题实训工作坊教学研究 耿晓雯
149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能力职前培养研究 李林娜
152 基于江西省美术馆资源的美术教育课程开发探究 徐珊
155 AIGC时代的美术教育:挑战、机遇与未来路径 张景宣
158 高校美术师范生艺术创造力培养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王盼盼
161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动画短片创作课程产学研融合教学改革 姜梦雨
164 新文科背景下成渝高校文旅人才虚拟现实技能培养教学模式创新 罗晶 陈宇航 黄红艳
167 AIGC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育人策略研究 王燕平
170 服务区域轻工产品提质赋能的艺术设计专业群研究与实践 唐宏
173 读思达视域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化教学创新研究 胡元冲
176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实践策略刍议 袁梦
179 人文、壁垒与重构 陈加元
182 李白诗词美学元素融入幼儿美术课程实践研究 张正希 贾爱华
艺术菁英
185 孙悦作品
186 陈雷音作品
187 李芳芳 刘军 叶翔宇 周博作品
188 秦怡 罗瑞娟作品
封面:战马(局部)/徐悲鸿
封二:公益广告
封三:征稿启事
封底:金色土地/沈晓明
|